这很不好“分”。
有三个原因。
一是:孔子51岁后“方悟了易,老子,尚书”中的“无为之治政治哲学思想”。故,所有孔子儒家(非后世伪儒)的著作中,究竟哪些是孔子51岁前所说的话,哪些又是其51岁后所说的?这包括《论语》,《曾子》,《子思子》……诸书。
二是:能否懂得、或是否愿意认可“孔子”思想,是继承于易与老子尚书及《诗三百首》诸作者?是否认同“道家”与“儒家”,实为“一家”即“儒道”,这是不可分割的。
51岁前的孔丘,正如庄孑在其书中,批评孔子的那样:以有为而“为仁”,这便是糟粕。这包括他51岁所有提倡的“东西”。《曾子》,《子思子》说到不少。特别关于“治丧上的礼节,等级间的礼节”,都是此例。
三是:、能否将远古(春秋战国)孔子儒与后世(汉唐宋明清之董程朱王……)的伪儒,分割开来。
这三点,很重要。
儒学有多少是精华,又有多少是糟粕?谁敢大言不惭地去挑剔,区别儒学中哪些是糟粕,哪些是精华?每亇人的认知都是一孔之见。无非孔大孔小而已。更无法证其所见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,还是强辞夺理的偏见。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好!自认为是糟粕弃之,反之吸之。如是老师和领导,则应慎之又慎!
儒家思想有没有糟粕的地方?儒家经典《论语》里的糟粕部分:
1. 尊天信命
孔子自称“五十而知天命。” 认为“君子畏天命,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。”
子夏曰:“商闻之矣: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。”, “不知命,无以为君子也。”
孔子说:“获罪于天,无所祷也!” 子见南子,子路不悦。夫子矢之曰:“予所否者,天厌之!天厌之!
2. 贵古贱今
孔子是贵古贱今与以古反今的祖师爷。
'郁郁乎文哉,吾从周'
3. 重男轻女
“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:近之则不逊,远之则怨。
4. 君子与小人
《论语》到处论君子与小人,这可有两种意义:一、小人是劳力者,君子是劳心者。如孔子的弟子樊迟请学稼学圃,被以“君子”自居的孔子斥为“小人”。此即孟子说的“或劳心,或劳力,劳心者治人,劳力者治于人”
至于其他'大儒'如董仲舒塞进去的糟粕则有:
三纲五常,天人合一,君权神授,等等。
儒家思想有没有糟粕?任何思想都无法证明在当时就是完美的,就像无法证实在当时就是不完美的一样。但任何真理都应该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,哪怕这个时间有点长。今天评论有今天的意义,但我想,没有人想或说敢,全部或者大部分否认先哲的思想,全部否定或全盘照搬都不是科学的态度,况且那是一笔我们继承下来的文化财富。 // @手机用户52706949631: 今天的人拿今天的局势评判古人,不论时代背景,还自以为是。
儒家思想的弊端?1、思想保守、观念落后,诚然当今社会已经在过去的基础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,但与世界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仍然不小,我们现在的社会,仍然需要以“艰苦创业、勇于改革”为基本指导思想,所以儒家思想,不管它是新儒家,都不合适,只能阻碍社会的进一步发展。
2、为某些“既得利益派”寻找理论上的依据,成为阻碍当今社会“民主、文明、进步”的“拌脚石”,因为中国在过去的2000多年,一直深受儒家思想严重影响,既落后于先进国家,也对本国民众的思想是一种严重的“禁锢”。
3、儒家思想,在对外国,尤其是本国主权面临国外敌对分子进行分裂或者阴谋的时候,总表现得那么懦弱、腐朽、昏庸、愚昧,什么是“以和为贵”?难道把祖宗创下来的江山拱手送人,才是贵吗?简直都是些卑鄙无耻的卖国理论!
复兴国学的过程中,儒家文化有哪些糟粕需要注意?儒家文化两干年来受历代大儒们尊捧,能够保留下来的文明可以说没有糟粕。只是生活在快节奏的大众们无暇顾及身体立行。古经云,人不得道偏正不知,以心用事误己误人。能够冠之以经的著述,皆是指导人返朴真的,经者路也。其它书籍皆以著作称之,不可以经来名。